氈酒與蒸餾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氈……

當然,這題目是向村上春樹的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致敬。自從這本名著出版以來,即使不喝酒的讀者,也渴望到愛爾蘭,吸一口飄逸著酒香的空氣。最近幾年,世界各地興起了另一波釀酒熱潮。那就是手工氈酒。

說起氈酒,很容易就會想起「倫敦乾氈酒」。可是,和蘇格蘭威士忌不一樣,倫敦乾氈酒並沒有限定產地。只要以杜松子為酒的主調,並從含天然植物原料的酒精於傳統蒸餾器中「再蒸餾」而來,就可以稱為氈酒。不同地方的酒廠都會善用製作的開放性,在製作過程中創造出屬於本土的味道。

何謂本土的味道? 蘇格蘭酒廠Bruichladdich 推出的The Botanist 運用了艾雷島上31種植物中的其中22種加以釀製,以當地原料提煉出當地的獨有風味。由日本三得利推出的「六」,則將春季的櫻花、櫻花樹葉;夏季的煎茶、玉露;秋季的山椒;冬季的柚子皮等六種原料,於最佳季節裡凝縮精華而成,創作出具東方日本風情的風味。對於上述的問題,答案似乎分別藏在「草本植物 」和「想像的味道」中。

如果,不同地方也有獨特的味道;如果,我們的語言是氈……

香港蒸餾廠眼中的「本土味道」

N.I.P DISTILLING

N.I.P DISTILLING

在本地設廠,是創作本土味道的關鍵

對無名氏來說,於本地開設蒸餾廠,是創作本土味道的關鍵。2017 年, 創辦人Nic Law 和Jeremy Li 特意前往蘇格蘭Strathearn Distillery打工見習,取得合格蒸餾師資格同時,學習到酒廠的營運模式。回到香港,他們於鰂魚涌設廠。費時16個月,與德國的手工蒸餾器製造廠Christian Carl,設計了適應香港環境的蒸餾器,並將其取名為April。除了杜松子外,無名氏使用了大量具東方色彩的草本原料如陳皮、枸杞、壽眉和龍井。無名氏希望製作出含有香港風味的氈酒,同時將微型蒸餾廠的產業模式帶回香港,重新想像「本土製造的可能」。

TWO MOONS DISTILLERY

TWO MOONS DISTILLERY

以專業手法製作出標準的氈酒,是創作本土味道的關鍵

 

Two Moons Distillery 同樣是在本地開設蒸餾廠。他們以製作出本地的「倫敦乾氈酒」風味為目標。再以此為基礎,加添香港的風味。蒸餾器由德國的Müller Stills 製造,取名為Luna。名稱來自壺式蒸餾器部份的球形頂部。球形設計能夠增加酒液與銅的接觸面積,增加回流(reflux),以減低硫味和雜質。Two Moons Distillery 選用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新鮮檸檬皮、玫瑰花瓣、陳皮、粉紅胡椒零陵香豆、馬達加斯加香草、南北杏、意大利杜松子、芫荽籽、荳蔻、甘草根和鳶尾草,製作出具香港特色的「傳統倫敦乾氈酒」。

PERFUME TREES GIN

PERFUME TREES GIN

加入記憶中的風土人情,是創作出本土味道的關鍵

對白蘭樹下來說,「傳統味道」及「風土人情」是創作出香港味道的關鍵。除了氈酒的基本原料外,加入林村白蘭花農場種植的白蘭花;來自西環電車路的十五年陳皮;購自九龍城茗香的上等龍井;上海街永利的香港檀香等具歷史感的傳統原材料。於八鄉的工作室,將白蘭花等植物提煉成花水,再送到荷蘭釀成酒。「白蘭樹下」透過拼合各種草本植物,透過氣味,希望捕捉的是香港的「懷舊味道」。

一瓶手工氈酒的誕生

  1. 浸泡
    將原酒、香料和植物放進蒸餾機,浸泡12 至16 小時。
  2. 加熱
    水跟酒精的沸點不一樣。將熱力提昇至兩者之間,大概是95 至98 度。
  3. 蒸餾
    酒精吸收了香料和植物元素後開始蒸發,蒸氣遇冷變成液態落下。這個過程令口感變得精細順滑。
  4. 風味
    酒精到達第三條柱管時,蒸氣會吸收到植物籃中的香料味道,從而調整酒精的個性與風味。
  5. 凝結
    蒸氣凝結成液體,流至收集點。去掉酒頭與酒尾,留下可以入樽的「酒心」。
  6. 裝桶
    將酒心存放在酒桶,等候一至三個月,令酒液變得更醇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