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
4.7
微细悬浮粒子µg/m3
27°C
温度
94%
相对湿度
室內

最后更新于: 19.08.2025, 3:46am

最后更新于: 19.8.2025, 3:58am

AIRSIDE 停车场
678
电单车
78
电动车充电站
202
电动车快速充电站
13
单车位
47
了解更多
返回

蒲絮

艺术家
伍韶劲
地点
二楼商场中庭
媒介
装置
尺寸
尺寸不定
文学作品
早晨的气味
作家
麦树坚
语音导赏
蒲絮
作品简介

伍韶劲以光影和声音装置,呈现平常或被忽略的事物。《蒲絮》是场域特定作品,回应这个地方的历史。在启德机场尚未落成之前,新蒲岗称为「旧蒲岗」,有传那里是一片蒲田,蒲絮在空中飞扬;之后,蒲田变成旧机场的跑道,航班在那里起飞降落。动态装置《蒲絮》于AIRSIDE中庭徐徐升起和飘落,宛如时间中的轮转。像麦树坚的散文〈早晨的气味〉,为生活中的熙来攘往,带来清新的气息。

动态时间

织织如流

纺一城轻暖

茫茫时百折千迴 

飞絮流连轮转

光亮有时

高飞有时

动态时间

1pm, 6pm
3 分 30 秒

动态时间

2pm, 7pm
4 分 30 秒

动态时间

3pm, 8pm
3分 15 秒

文本

偶然起床起得早(其实未必有睡过),决不会磨蹭在家等到日光普照才外出活动,总是胡乱穿件外套、换过波鞋到楼下吃早餐、买报纸。有时候我会随便戴一顶鸭舌帽,遮盖蓬松凌乱的头发──不过,顺其自然、不修边幅的时间还是佔多数。我本来就不是一个讲究衣着的人(外套、上衣、裤子和鞋袜总是胡乱拼凑),又完全没有时装触觉(有时我还会穿十多年前买下的衣服),所以我清早的造型可说是十分糟糕的。

七点以前,街上的早晨气味浓得嚣张跋扈。植物的绿意随第一口吸入的空气大举攻陷鼻腔,将「运作」的讯息灌进人的身体里。我总觉得这种清新气息是粉末状的,很疏离地分佈在空气中,由于很轻,就被人们一点一点地吸进肺里,又或者黏附在衣物上,直至到达热闹的地方如车站或巿场才融化。这种气味通常是又湿又凉的,那不过分的寒意略带灰色,好衬托其他颜色逐步转醒。树木从黎明的昏暗中重新拿出树榦的白与啡,拿出叶片的碧绿或墨绿,它们才显出细緻和层次;道路从街灯的监视下逐步获释,还原它们的深渊黑和斑驳灰,掌握它们的弧度和斜度。一丛又一丛季节的花,通往公园的捷径,舞着羽毛扇的仁慈长者,穿梭于高处低处的雀鸟……冉冉从灰色里浮现积存了一夜的活力。

八点以后,早晨的气味急剧消散,直至没有味道就是白昼的味道了。夏季昼长夜短,早晨的气味来得早,消散得更早。五点钟起床往外边一张,天色已经转淡,不消片刻,整片天就全亮起来。

小时候总有到外公家小住的机会,外公外婆例必会带我去吃早茶。外公爱帮衬蓝地街巿附近的嘉爵酒家,那里有称呼他做「阿黄」的老朋友。沿青山公路经过桃园围的田边,空气特别清爽,能与繁忙车道的汙浊废气抗衡。也许是那儿植物特多:最外围是猖獗的野草和不知名的树木,里面一层是假芋头和蕉树,中间是农人栽种的蔬菜。那条路的空气之所以特别,全因植物气息里渗有纤纤流水的味道。你很难看清楚水的起迄处,在土地里如何曲折发展,但总能嗅到它的存在,抓到一种属于新界的水独有的味道。

早晨的气味最有效使我忆起读中学的时光。那时候我有六点前起床的习惯,梳洗、更衣的动作再温吞吞也能六点多到达车站,车开得再慢也能七点前抵达目的地车站。连接学校和车站的路呈L字型,每朝准时有个古怪大叔把鞋子挂在颈上,以倒后走的方式走几次来回。一同回校的几个同学,都说明天在路上放几颗图钉吧,可是说了几个学期都没有实行这恶作剧。我对这段路印象深刻不全因为这个怪人,而是那股早晨气味令我精神抖擞。那条路犹如一张展开的白纸,叫我放心写下当天所得的知识。学校临海,风势不分季节的清劲,偶尔单衣上学,寒意似是劝学的训示。那条路上有列车的铃声、麻雀的啁啭,都很清脆;前半段路有青草味,中段就飘来中式早点蒸腾的气味──糯米鸡比较高调,肠粉淡雅朴素,烧卖和粉果相对地鬼鬼祟祟,所以输给山竹牛肉。

冬天校工开门的时间比夏天要迟。我们经验丰富,慢慢买好了早餐,踱到校工宿舍附近就同声大叫:「阿婶开门呀!」可怜的阿婶犹在温暖的被窝里造着好梦,却被我们几个顽皮鬼吵醒。睡眼惺忪的阿婶匆忙围上颈巾、穿上晨褛半跑半跳冲出来开门,每次都喋喋不休骂我们残忍呀苛刻呀不近人情呀。我们捧着塑料保温碗喝着冒烟的皮蛋瘦肉粥,笑说:「阿婶,我们刚才见到校长,你不是要他叫你开门吧?」阿婶那副悻悻然咬牙切齿的表情,令我们几个乐不可支。

成为全校最早上学的学生其实没甚麽了不起。霸佔了有盖操场的桌椅,不是吃早餐就是做功课(本来昨晚就要完成的功课),遇上测验就姑且在这一小时努力一下。间中有同学带篮球回来,我索性把书包丢在篮球架下,在清凉的空气中比试飞身上篮和急停跳投。难得空落落的校园,篮球弹地的迴声,脚板透过鞋底感受到的摩擦与震盪,三者糅合为一,至今仍然被我奉为青春期的重要标誌。

唸中学的七年里,我每天游刃有馀、轻轻松松的上学,一次迟到的纪录都没有。永远与训导主任缘悭一面,或多或少要归功于老爸「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训勉。在家里,老爸就是无上权威,对于他的训诫我不敢忤逆。但是老早回到学校吃过早餐就无所事事,除了聊天,便只有在球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尚未上课,衬衫就湿得贴着背嵴,早起的得益不过是发现几个有把握的射球位置。

为了早起,更加要坚持早睡,结果惹来同学嘲笑。有同学晚上九点钟打来我家问功课,我却好梦正酣。接电话的老爸答道:「麦树坚已经睡了。」翌日回到学校,我旋即被同学围着嘲笑是听教听话的笨小学生,后来还被质疑是不是有甚麽难以启齿的暗病。

后来我反複思量「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第一个想法是早睡早起的最大好处是身体健康,而所谓抢佔先机不一定斗快斗早,还要论实力、比智慧,甚至看谁运气好。第二,若对照「愚鸟先出林」,那麽要早起才有虫吃的鸟不只是蠢,应该也很羸弱。要承认自己智力低下、身体孱弱是需要勇气的。第三,谁说早起就等如担当「鸟」的角色?说不定本来就是条「虫」──「早起的虫」,不过是成全「早起的鸟」的牺牲品。因此懒虫迟迟不起床,其实未必没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唸预科时我依旧是愚鸟,因为转了学校,上学的路便突然寂寞起来。没有再在球场上飞来飞去,每天乖乖吃过鸡蛋三明治便开始温习,应付生生不息的小测。

唸大学时,我起床起得更早。未够五点我就起床,蹑手蹑脚梳洗后亮着书桌的灯,读那些与学业有关或无关的书。此刻家里真能一点声音都没有,我能集中精神阅读。然后清晨的气味由窗户渗进屋里,传来一点凉意,书纸因此洁白起来,让人不忍掩卷。这时期老爸不再谈甚麽早起的鸟,改以有典故的「闻鸡起舞」勉励我继续早睡早起。有祖逖和刘琨的故事支持,我没有再想到早起的虫了。

有时候我也会在清早回复隔晚的电子邮件。老师收到我的回复十分惊讶,她在自己的专栏里叹息:「清早上网,往电子邮箱一看,赫然是你的来信。发信时间是早上五点多……今天还有坚持每天天亮前起来读书的孩子?」我的答案是:「我从不晚睡,我只是早起」。这是我的生理习惯,已经成为我生活的规律了。当然,我承认我惧怕玩乐,心底常存歉疚,总觉得自己的光阴流失得比别人快,所以同龄朋友喜欢的玩意和娱乐活动,我几乎没有参加。进大学的第一天我已有明确目标,我知道这个目标很稳妥、安全,虽未至于万无一失,但必定没有错。

早起的习惯一直坚持至任职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才终结。为了赶在限期前完成任务,我经常日夜颠倒、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去消化工作。未必有连续六小时的畅快睡眠,能小睡片刻已经很不错了。我有好几次这样的经验:在清晨六点完成了艰钜任务,把成果发送给「买方」后有大罪得除的释怀。因为错过了入睡的最佳时间,因为肚饿,因为想喘口气,便随便换过衣服走到街上,呼吸能令我忆起美好青春期的早晨气味。

早晨的气味,这些年来不曾变易,无论我搬到哪儿,只要我没有患伤风,那股气味万试万灵能令我重新振作。身体再疲累,精神再萎靡,深呼吸几下把肺里的鬱闷换掉,眼睛就能明亮地睁开。

从容地吃饱早餐,回家一开门就看见老妈在柔和的日光中踱步。她还未架上眼镜,眯着近视眼扫视我手里的报纸和麵包,过了几秒又老调重提:「怎麽又不梳头就跑出去?」

「这是近期流行的发型嘛。」我已经习惯这样回答。

关于伍韶劲

伍韶劲(1980年出生)为跨领域艺术家及设计师,擅于创作概念性、场地特定和参与式项目。他相信艺术不但与社会有着密切关係,更可以改变社会。这种信念一直驱动着他的艺术创作。他的作品曾于广州三年展、上海世界博览会、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米兰设计週,还有法国、意大利和澳洲等多个大型国际展览中展出。在加拿大怀雅逊大学取得新媒体艺术系学士后,他先后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及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Le Fresnoy 取得可持续设计理学硕士及艺术硕士文凭,并自2015年起,加入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担任助理教授。

关于麦树坚

麦树坚,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士、哲学硕士。曾获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大学文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进奖(文学创作)、中文文学创作奖及中文文学双年奖等。着有散文集《对话无多》、《目白》、《绚光细泷》、《板栗集》;诗集《石沉旧海》;小说集《未了》、《乌亮如夜》等。

创作团队

作曲:林丰

灯光设计:李智伟

技术总监及製作伙伴:金舞台技术有限公司

单簧管:冯逸山  / 小提琴:陈诗韵

大提琴:李帼珊  / 钢琴:严翠珠

特别鸣谢:黄子珏、林池、张嫣玹、王嘉敏、张慧婷、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

蒲絮

二楼商场中庭

e-Newsletter Subscription
First Name*
Last Name*
Email Address
与我们连系
下载「NF Touch」手机应用程式
体验匠心独特的服务、活动及礼遇
© 2025 南丰集团 版权所有